Posts

儲蓄危疾保險是什麼?全面了解儲蓄與保障並重的選擇

  儲蓄型危疾保險是什麼? 儲蓄型危疾保險係一種兼顧保障同儲蓄功能嘅保險產品,最大特色就係除咗可以喺受保人確診指定嘅嚴重疾病(如癌症、心臟病、中風等)時獲得一筆賠償金。 用嚟支付醫療開支或補貼生活費之外,仲會有儲蓄同分紅元素,令保單具備現金價值。 投保人繳交嘅保費當中,一部分用作提供危疾保障,另一部分則進行投資或儲蓄,隨住時間累積會形成現金價值,甚至可以提取或退保時取回。 由於具備分紅或增值潛力,儲蓄型危疾保險相對傳統純保障型危疾保險,保費通常較高,但勝在可以同時滿足長遠理財與健康保障需要。 不過,投保人要留意產品內嘅紅利或投資回報通常屬非保證,實際表現會受市場狀況及保險公司經營影響,所以購買前需要清楚比較紅利實現率、保費承擔能力同自身理財目標,先至能發揮最佳效益。 純危疾保險是什麼? 純危疾保險,又稱為純保障型危疾保險,係一種以提供重大疾病保障為核心嘅保險產品。 特點係 專注保障,無任何儲蓄或投資功能。 投保人繳交相對低廉嘅保費,一旦確診保單所涵蓋嘅嚴重疾病,例如癌症、心臟病、中風等,就可以獲得一筆一次性賠償金。 主要用途係支付醫療費用、補貼收入損失或應付康復開支。 由於純危疾保險並無現金價值,退保通常無回款,所以唔適合作為儲蓄或投資工具。 但因為保費較便宜,可以用有限嘅預算換取較高額度嘅危疾保障,非常適合年輕人或者希望以較低成本獲得全面保障嘅人士。 簡單嚟講,純危疾保險就係「低保費,高保障」,專注提供最直接嘅危疾風險保障。 儲蓄型危疾保險同純保障型危疾保險有咩分別? 儲蓄型危疾保險同純保障型危疾保險嘅最大分別,就在於有冇「儲蓄及分紅」功能。 純保障型危疾保險屬於傳統保障產品,重點係以相對低廉嘅保費,提供一旦確診癌症、心臟病、中風等嚴重疾病時嘅一次性賠償金,單純滿足保障需要。 但保單本身並無現金價值或退保回報,儲蓄型危疾保險就係結合咗危疾保障同儲蓄功能,保費相對較高,除咗危疾保障,仲會隨住時間累積現金價值,甚至設有分紅或增值潛力。 投保人可以選擇提取或退保取回一筆資金,兼具理財同保障功能。 不過,儲蓄型危疾保險嘅投資部分屬非保證,實際回報會受市場同公司經營影響。 簡單嚟講,純保障型危疾保險=低保費、高保障,但無儲蓄;儲蓄型危疾保險=高保費、中長期有現金價值,可作資產規劃,適合唔同需求嘅人群。 分紅(紅利)係咪保證?點樣計算紅利實現率? 大多數分紅(紅利)屬...

甚麼是紅利實現率

  為什麼需要有紅利實現率 紅利實現率係保險產品中不可或缺嘅重要指標,因為好多分紅保險計劃例如終身壽險或儲蓄分紅保險,保險公司賣出嘅時候往往會展示一個「預期紅利」數字,但呢個只係基於假設嘅回報情景,並唔等於保證實現。 紅利實現率嘅存在,就係用嚟比較「當初預測」同「實際派發」之間嘅差距,幫助消費者判斷保險公司嘅誠信度同實力。 對於投保人嚟講,紅利實現率可以提供更清晰同實際嘅參考,避免單單被過份樂觀嘅預測吸引,從而作出更理性嘅選擇;同時,透過比較唔同保險公司嘅紅利實現率,亦可以分辨出邊間公司派發紅利比較穩定可靠。 由於分紅保險通常涉及長線財務規劃,例如退休儲蓄同資產傳承,紅利實現率嘅數據亦能幫助投保人更準確咁估算未來實際回報,提升理財計劃嘅透明度同可信度。因此,紅利實現率唔單止保障消費者權益,亦有助維持整個保險市場嘅公信力同公平性。 紅利實現率點樣計算? 紅利實現率係衡量分紅保險計劃實際表現同預期差距嘅重要指標,其計算方法相當簡單,即以「實際派發紅利」除以「當初預期紅利」再乘以 100% ,得出一個百分比。舉例來說,如果保險公司當初預計十年後派發 10 萬港元紅利,但實際只派咗 8 萬港元,咁紅利實現率就等於 (80,000 ÷ 100,000)× 100% = 80%。 透過呢個數字,消費者可以清楚了解保險公司嘅紅利派發同最初預測之間有冇落差,從而判斷公司嘅誠信度同穩定性。一般而言,紅利實現率愈高,代表保險公司派紅利嘅表現愈貼近甚至高於預期;相反,如果長期低於 100%,就意味當初預測比較樂觀或者市場投資回報未如理想。 對於打算投保或已經持有分紅保險嘅人士,理解紅利實現率嘅計算方式,有助於更準確地評估未來實際回報,亦能避免因為單純睇住預期紅利而高估保單價值。 紅利實現率計算示例 紅利實現率計算示例 年期 當初預期紅利(港元) 實際派發紅利(港元) 紅利實現率(%) 第5年 50,000 48,000 96% 第10年 100,000 ...

扣稅三寶是甚麼? 自願醫保、延期年金同 MPF慳稅全攻略

  甚麼是「扣稅三寶」? 「扣稅三寶」係香港理財同保險界常用嘅一個術語,指三種可以幫市民慳稅同時又做到保障或者儲蓄嘅金融產品。三寶包括:自願醫保計劃(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, VHIS),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(Qualifying Deferred Annuity Policy, QDAP),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(Tax Deductible Voluntary Contributions, TVC) 扣稅三寶包含嘅三大項目簡介 投保人繳交嘅保費可享有稅務扣減。幫市民獲得更清晰、受監管嘅醫療保障。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(Qualifying Deferred Annuity Policy, QDAP)繳交嘅年金保費可享稅務扣減。幫助市民規劃退休生活,分期領取穩定現金流。 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 (Tax Deductible Voluntary Contributions, TVC) 繳交嘅金額同樣享稅務扣減。強化退休保障,兼具稅務優惠。 扣稅三寶嘅由來與目的 香港正面對急速老齡化,政府統計處推算 (不計外傭) 本港 65 歲或以上人口會由 2021 年約 145 萬 (佔20.5%) 升到2046年的約 274 萬 (佔36%) 。長者佔比幾乎每 3 人就有 1 人以上為長者,公共醫療與長期照護壓力自然水漲船高。 喺呢個背景之下,政府一方面擴闊私營醫療選擇、疏導公營醫院需求,另一方面鼓勵市民為退休作長線儲備,於是配套推出三項可享扣稅安排嘅產品,即俗稱「扣稅三寶」:自願醫保 (VHIS) 政策由前食衞局(衞生局)主管, 2019年4月1日 全面實施,目的係畀市民有受規管、保障清晰嘅住院醫保選擇。 合資格延期年金 (QDAP) + 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 (MPF TVC) 透過《2018年稅務及強積金計劃法例(關於年金保費及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扣稅)(修訂)條例》建立稅務 優 惠框架,並自 2019年4月1日 起適用。兩者合併的扣稅總上限每年 HK$ 60,000。報稅時計算扣減次序為「先TVC、後 QDAP」,政策用意係以稅務誘因推動退休現金流與自助儲蓄文化。 自願醫保是什麼? 自願醫保計劃(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, VHIS)係政府...

2026年香港符合資格人士公立醫院 vs 私家醫療服務收費全指南

  引言 香港公共醫療制度長期受到高壓:人口老化、慢性病比率上升、醫療技術進步都令財政成本及需求大幅增長。 政府與醫院管理局為保障制度可持續性,推出「公共醫療服務收費與補貼改革」(Public Healthcare Fees and Charges Reform),將於 2 026 年 1 月 1 日 起正式實施。 針對「符合資格人士」的收費項目有重大調整。以下係重點整理,助你了解新的收費標準、資助/減免機制,以及如何影響你。 誰是符合資格人士 在新制度中,以下人士可按「符合資格人士」(Eligible Persons)收費標準。 持有香港身份證(按《人事登記條例》第 177 章簽發),但若該身份證係依入境/逗留許可簽發,且該許可已經到期或失效,就不符合資格。 香港居民且年齡未滿 11 歲的兒童。其他經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批核的個人。這些人士享有醫管局訂立的公立醫院補貼收費標準,以減輕負擔。 新收費制度主要變動(2026 年起) 適用於「符合資格人士」(Eligible Persons)。以下為政府/醫院管理局公布之新制重點;如個別醫院有更新,請以官方最新公佈為準。 項目 新收費/機制 重點說明 急症室(A&E) HK$400/次 (分級: 非緊急/較低優先 ) 豁免 : 危殆 緊急 個案 引入分級收費,確保資源優先照顧危急病人;非緊急求診者需繳付較高費用。 住院每日費用 HK$300/日 :急性普通病房 HK$200/日 :療養/復康/精神科/護養病床 取消入院費 以每日維護費作主體;不同病床類型按需要分級。 專科門診(SOPC) HK$250 :首次專科診...